汉堡图标 Created with Sketch.

外语学院暑期支农活动深受山区群众欢迎

发布时间:2008年07月22日 新闻来源:外语学院 苑存亮/图文
  7月13日,位于豫、陕、晋三省交界的贫困山区的河南省陕县硖石乡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郑州大学外语学院大学生暑期支教支农服务队,这支大学生服务队在为期半个月的支教的同时,突出了支农活动,队员们利用周末休息时间,走进农户家中、深入田间地头,向农民朋友发放农业科技报纸杂志,宣传科学发展观,传播致富信息,深受当地群众欢迎。
  7月20日上午8点,包括外语学院带队老师在内的支教团13名成员,在硖石乡中九年级学生赵倩的带领下,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到硖石村、石门沟村、杨家沟村、石壕村、石宕村、车壕村、涧东村 、涧西村 、西马岭村等数10个村庄,发放《河南科技报》和《河南科技》杂志。
  豫西山区,农户依山而居,住得很是分散,几乎要每隔半个小时的跋涉,才能见到三、四户人家甚至只是一户人家。山路蜿蜒崎岖,田间小道因为清晨刚下的阵雨而泥泞不堪,队员们的鞋上沾满了泥巴,胳膊晒红了,腿走疼了,脚磨出了泡,但他们从未喊累喊苦。队长马慧也一直鼓励大家:“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当队员们沿途看见放羊的大婶、放牛的大伯,微笑着递上报纸杂志:“这是送给您的《河南科技报》《河南科技》,教您如何科学种地!”时,他们总是局促地接过去,急切地翻着,憨厚地笑着,不停地说:“谢谢!谢谢!”
  在石门沟村的窑洞人家,当队员把《河南科技报》《河南科技》递给65岁的老大爷刘应科时,大爷发自肺腑地感慨道:“党的政策好啊,公粮不交了,农业税不拿了,乡统筹免了,村提留没了,种地政府还补钱!就这国家还时时刻刻不忘咱老百姓,还让你们郑州大学的学生免费给俺们送科学,真是太谢谢你们了!我们山区以前走的路是土路,一下雨就没法出去。现在政府给各村都铺上了水泥路,就算去你们省城郑州也可方便!”刘大爷一边说一边翻《河南科技报》,激动地说:“这上头的东西对俺农民都可有用。”淳朴热情的大爷一边浏览着报纸,一边跟大家聊天,一边让儿媳给大家洗山里的甜瓜吃。队员们谢绝了大爷的好意,但山瓜的甜味早已甜到了心里。
  奔波了一天行程6个多小时的路程,直到下午两点半,口干舌燥、饥肠响如鼓的队员们才回到硖石村的住处。对着屋里的镜子照了照,大家发现晒得疼疼的脖子上多了一个红项圈。队员中来自江苏宜兴市的夏轶韫说:“支农虽然很累很苦,但获益匪浅:第一次领略豫西窑洞风光,第一次亲身体验山区的风土人情,第一次亲自了解农民、农村、农业。从当地领导的热情接待到瘦黑的当地学生小‘导游’赵倩,为了使我们的活动顺利进行特地要求爸爸先一天骑摩托车带她提前为我们的行程探路,再到每个农户对发报刊同学的热情挽留,我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山里人的淳朴与热情。支教、支农的经历和感悟,将成为我一生奋斗的财富和动力!”郑州大学版权所有,禁止非法转载!2020-12-03 15:4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