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校团委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会议室召开第六届研究生西部支教团成员“支教归来话收获”座谈会。校党委副书记吴宏亮、党委宣传部、研工部、校团委和支教学生所在院系负责同志以及12名即将奔赴西部的第七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参加了座谈会。
座谈会上,第六届研究生西部支教团成员结合自身半年来的支教经历,谈了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讲述了西部的教育现状、当地的风土人情。姚楠作为赴内蒙古多伦县支教分队队长说,经过这几个月的西部支教生活,自己深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深刻的生活体验和对社会的奉献,“或许我们每个志愿者的力量都微不足道,犹如沧海一粟、犹如浪花一朵,但是我们相信,只要将这一点一滴的力量汇聚在一起,就能汇聚成震撼西部、震撼中国的力量!”这是他们在出发前培训会文艺汇演中的一句誓言,一直激励他们不辱使命。赴西藏林芝支教的队员们谈到他们克服高原反应,体验在零下30多度的低温、没有暖气的严冬煎熬、喝盐碱水的苦涩、拾牛粪生炉子的西部生活,同时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认真履行支教工作者职责,同时力所能及地帮助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作为志愿者,当支教的接力棒传到你手中时,更多的感受是肩上的责任和使命,是为西部教育发展贡献一份力量的信念,我们的每一天都是充实的”,在没有暖气的黑山嘴小学支教的王鹏如是说。
当地师资力量不足,这些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志愿者们都承担起了繁重的教学任务,毕业班的数学、全校三个年级的英语等,为了尽早熟悉课程和教学工作,志愿者们经常要备课到深夜、缩在被窝里奋战;面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志愿者们更是经常聚在一起想方设法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关心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补习功课、上门做家教填满了志愿者们的业余时间;他们还挤出时间给当地老师作技能培训,为学生作校外素质辅导活动,深入贫困学生家中进行家访,呼吁全社会关注贫困地区儿童。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一段段鲜活的画面、一句句感人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了志愿者们在西部的支教生活。志愿者们的辛勤付出受到了当地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称郑州大学支教团志愿者们的素质高、能力强。
听了志愿者们的座谈后,校党委副书记吴宏亮发表讲话,对第六届西部支教团成员表示亲切问候,对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西部基础教育做出工作表示欣慰和感谢。他希望我校已经奔赴西部和即将去西部执教的志愿者们,珍惜和把握好难得的实践锻炼的机会,认识到投身社会实践是人生成才的必由之路,成功永远属于善于把握机遇的人,执教团志愿者们代表着学校,学校是支教团的坚强后盾,要严格要求自己,克服困难,注意安全、努力工作,争创佳绩,为西部建设作贡献,为郑州大学争光。支教学生所在的单位水利与环境学院、商学院等负责同志也在座谈会上发言,鼓励支教队员们继续努力,多做贡献。
我校一直高度重视研究生支教团工作,自2003年以来,先后精心选拔了46名同学参加了团中央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学校还承办了全国高校第九届研究生支教团培训工作会,获得了团中央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突出贡献奖的殊荣。我校一代代的志愿者们奔赴甘肃、内蒙古、西藏等西部边远地区,与当地实际相结合,高起点、全方位、多层次的开展扶贫支教志愿服务活动,在自身得到砺练的同时,传播先进的文化科学知识,推动当地教育事业发展,为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和谐发展奉献青春和才干。郑州大学版权所有,禁止非法转载!2020-12-03 15: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