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郑州大学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知识竞赛终审决赛顺利举行,149支来自不同院系的“挑战杯”团队同台竞技,各展风采。校党委副书记吴宏亮、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哲学与社会科学研究院及部分评委老师等参加开幕式。校团委负责同志介绍了此次“挑战杯”决赛作品的基本情况和赛事安排。吴宏亮副书记发表讲话,他指出,国家的发展关键在人才,青年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决定国家的前景,对于办好比赛,他要求,一是团干部要提高认识,形成合力,加大投入。二是学生要打好学业基础,正确处理创新和学习的关系。三是共青团组织要苦练内功,真抓实干,发挥宣传、组织优势,形成浓厚的氛围,坚持项目带动,项目组团,认真做好挑战杯各项工作。并寄语广大参赛同学通过本次活动启迪创新精神,增强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
为充分办好本次大赛,前期学校召开了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书面评审会。副校长、本届大赛评审委员会主任张倩红及大赛评审专家参加会议。会上,张倩红副校长代表学校党政感谢此次决赛评审专家,并指出,“挑战杯”是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中的“奥林匹克”,其具有代表性、导向性、示范性和权威性的作用,它不仅培养着我校大学生创新精神,同时也提高了我校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评审团要保持“六项原则”,即创新性性原则,自主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学术性和权威性原则以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她还强调,书面评审工作要做足做到位,在评审中提出建设性意见,为同学入围省赛、国赛做好充足准备。
经过各院(系)选题论证、初赛选拔,共向学校递交各类有效作品261件。在大赛评审委员会专家进行书面匿名评审后,共有149件作品脱颖而出,晋级学校决赛终审环节。其中,自然科学类作品33件,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作品68件,科技制作类作品41件,小发明创造类作品7件。经本届竞赛评审委员会预审、终审,现场问辨,秘密答辩等环节,在对参赛作品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的基础上,《基于Android的智能交互服务机器人》等9件作品获得特等奖,《在食管鳞癌中上调miR-494的表达对细胞生长、侵袭和凋亡的影响》等18件作品获得一等奖, 54件作品获得二等奖,《郑州市灰霾与PM2.5污染研究社会调查报告》等63件作品获得三等奖,土木工程学院捧得本次比赛“挑战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信息管理学院、临床医学系、信息工程学院、化工与能源学院获得“优胜杯”,商学院等14个院(系)获得本届竞赛“优秀组织奖”;校团委将遴选获奖中的优秀作品参加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郑州大学举办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知识竞赛终审决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