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0日 新华社“最美教师”周荣方:让思政课“行走起来”干练的短发、洪亮的声音,极具感染力的讲述常常让学生和听众沉浸其中……刚刚被评为2022年“最美教师”的郑州大学思政课老师周荣方任教15年来,积极探索直播讲党史、主持微博话题,坚持在基层调研汲取营养,创新...
河南日报 2022年9月10日第3版她一直在和自己较劲儿——走近2022年全国“最美教师”周荣方本报记者 史晓琪“她富有激情,天生就是当老师的料,可还那么用功刻苦。”同行说。“她是严师,也是好友,学业要求一丝不苟,走下讲台爱说爱笑。”学生说。她就是2022年全国“最美教师”...
2022年8月9日 人民网理论频道以问题为导向打造高水平思政课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笔者认为,当前,我们需要全方位掌握思政课教学的基本情况,以问题为导向,提出改进...
学习焦裕禄精神长久不变的精髓——访河南省焦裕禄精神研究会秘书长、郑州大学焦裕禄精神研究中心副主任曹振宇本刊记者武凤珠在河南省兰考县焦裕禄纪念园, 每逢焦裕禄忌日、清明节等特殊日子,常有白面馍摆在焦裕禄的陵墓前。这是兰考人民对他的缅怀与谢意:“您没有吃上的白面...
2022年8月12日 河南日报 第3版一粒药 一张桌 一颗心 ——科学家的一天河南日报记者 李晓敏 本版图片均由河南日报记者王铮摄常俊标的学生都很敬畏他,“常老师很严格很认真,这是为我们好。做实验不能怕出错,但有些错出不得。”每周六上午是实验室雷打不动的“组会”时间。硕...
党的生活 2022年7月上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体系的河南探索韩国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毋庸置疑,习近平总书记...
《光明日报》2022年7月18日14版中国古代帝陵的保护传统朱津 【读史札记】 清代学者朱孔阳《历代陵寝备考》中记述了自传说时代以来三百余位帝王陵墓的大致方位。除了具有象征意义的“三皇五帝陵”之外,目前经过考古证实的最早陵墓是位于河南安阳的殷墟王陵,自秦汉以降随着...
2022年7月26日 河南日报 第1版我国首个自主知识产权口服抗新冠药物获批上市本报讯(记者 董林 柯杨 李晓敏)7月2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附条件批准河南真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阿兹夫定片增加治疗新冠病毒肺炎适应症注册申请。阿兹夫定片此次获批,将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作出中国...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杂志(2022年第6期)发表郑州大学哲学学院院长、首席教授王中江的理论文章《圣创论的图像和形态:社会起源论的中国版本》。文章指出,圣创论是一个能够被明确标识的理论,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社会起源解释版本。中国的圣创论有一个从发生到奠定以...
7月1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播出了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开展的“千校万企”协同创新行动,对郑州大学选聘专家进企业、“教授团队助力企业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进行了报道。《新闻直播间》报道中,郑州大学化学学院王向宇教授带领科研团队,深入企业...
光明日报 2022年7月10日 05版古文字闪耀智慧之光李运富古文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文字的产生与流变,闪耀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之光,照亮了中华文明的发展方向,也传承着中华文明的基因血脉。古文字通常指秦代小篆以前的文字,也可以包括汉代以后的传抄古文字和仿制古文字...
光明日报 2022年7月10日 5版甲骨文的世界宋镇豪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甲骨文等古文字是中华文明...
教育部新闻网 2022年6月27日郑州大学突出“三个导向” 深化课程教学改革郑州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聚焦学生核心素养、教师教学能力、课程质量内涵,深入推进课程教学综合改革,不断提升...
2022年6月17日 河南日报 第1版以青春之我传播黄河文化(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河南青年师生寻访总书记足迹系列报道之郑州篇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4次赴河南考察调研,多次作出重要讲话、重要指示。6月14日至15日,“寻访总书记足迹、牢记领袖嘱托”暑期行...
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举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